黄桥村从幕后走向台前!带您来看“沪上楹联第一村”的法治张力!

[复制链接]

赞助会员

主题
0
回帖
0
精华
0
积分
2
爱豆
0 个
性别
保密
注册时间
2014-9-28
最后登录
2014-9-28
发表于 2020-7-6 17:2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在今年全公法制宣传日这一天,上海第三届法治楹联公布大会在松江方塔园举行。

黄桥村从幕后走向台前!带您来看“沪上楹联第一村”的法治张力!-1.jpg

《法制日报》记者领会到,2013年第一届“上海法治楹联作品征集评选活动”就是从黄桥村出发,至今已走过了近五个年头,活动主题年年创新,活动范围越来越大,黄桥村也随之从幕后走向台前,让这个被上海楹联协会命名为“沪上楹联第一村”的地方越发彰显法治的张力和魅力。

楹联文化与法治文化“联婚”

黄桥村从幕后走向台前!带您来看“沪上楹联第一村”的法治张力!-2.jpg

走进黄桥村活动中心,记者被这里的艺术空气所传染,一边是书法家们纵情挥毫,一边是村民们连声喝采。大师三五成群,有的轻声默念,有的高声朗诵,有的在对作批品头论足,有的在给孩子诠释寄义。

张永强是黄桥村党总支书记,他见证了五年来法治楹联的兴盛给黄桥村的村风村貌、下层治理带来的各种变化。

据悉,2008年6月,村民们自觉建立了“黄桥村诗联社”,以提升村民进修创作楹联的热情。经过近9年的尽力,诗联社的成员从不敷10人成长到明天的29人,很多之前从没写过楹联的“土老冒”都成为了创作楹联的一把妙手。

2011年1月27日,上海楹联协会命名黄桥村为“沪上楹联第一村”,让这个僻远的村落一跃成为上海传统楹联文化的代表。

近年来,随着依法治国的周全深入推动,法治文化扶植成为其中的首要内容之一。黄桥村楹联文化和法治文化的“联婚”也随之瓜熟蒂落,并有力地鞭策了农村的平安扶植和下层治理,使得法治、德治、自治、共治鄙人层治理中融合、融通。

法治楹联改变了村落风采

黄桥村从幕后走向台前!带您来看“沪上楹联第一村”的法治张力!-3.jpg



“楹联,俗称对联,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。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幅楹联‘云间陆士龙,日下荀鸣鹤’就出自松江。这里人文聚集——书法名家董其昌、陆云、张弼本籍松江,中国现存最早的名流书法真迹《平复帖》作者陆机也诞生在这里,历史上法治风云人物,如陆逊、张蓥、徐阶、陈继儒皆乃松江人士。”松江区司法局局长莫桂兴向记者先容了松江的人文历史。



莫桂兴说,借助这一历史文化底蕴,松江区操纵黄桥村的楹联文化品牌,推出了法治楹联这一普法依法治理的文化载体,让楹联文化、书法文化、法治文化在松江这座布满历史印记、富含人文底蕴又抖擞朝气的城市中碰撞融合。

莫桂兴带着记者走上黄桥村村委会二楼,这里专设有一间法治楹联摆设室,墙壁上挂满了长是非短约50余幅对联,一部分是近年来向全国征集而来的上好作品,别的大部分是黄桥村村民自己创作的作品。

“自从法治楹联在黄桥村生根发芽后,全部村的风采都获得很大的改良,村两委干部不但养成了学法尊法遵法的好习惯,同时率领村民培育依法处事的习惯,一改之前动不动就上访的成规。”黄桥村党总支委员、副主任李峰说。据领会,李峰也是黄桥村诗联社的成员之一,经常构造村民举行楹联沙龙,相互交换创作心得,偶然还会构造楹联讲座,约请国学教员向村民教授楹联创作方式。

“民气是杆秤,法令为准绳。”李峰顺口吟来。他说,“为了创作出优异的法治楹联,我们需要认真进修法令常识,久而久之对法令常识的把握和对法治文化的熟悉都获得了进步,这类影响和改变就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。”

松江培育出响当当法宣品牌

安步于黄桥村,以楹联方式写成的法治宣传口号到处可见,河滨堤坝上张贴着提醒行人留意平安的楹联口号,渣滓房的门上则是勿扔渣滓的提醒楹联。

“德以治心,法以治行,社会和谐归大治;道而安国,仁而安世,群众幸运乐长安。”松江区委常委、政法委书记张益弟说,“经过量年培育,法治楹联已经成为松江一块响当当的法宣品牌。党的十九大发出了新时代依法治国的最强音,我们将在原本的根本上,依托传统文化,进一步推动法德兼治,经过行之有效的社会治理,处理那些不服衡不充实成长的题目,以不竭满足群众日益增加的美好生活需要,凸显出平安松江、法治松江扶植的魅力和张力。”

小编TIPS:记得点击下方的二维码下载APP,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哟

扫描下载APP

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!

扫描关注公众号

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!

使用高级回帖 (可批量传图、插入视频等)快速回复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   Ctrl + Enter 快速发布  

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,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、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,只要接到合法请求,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。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